第四百四十一章 秋收-《秦时明月之雄霸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尉缭向前走着,与阡陌之间,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。

    右丞相昌平君!

    相比于赵爽,尉缭在秦国朝廷上与之抬头不见低头见,虽未有深交,也可说是熟识。

    “昌平君!”

    昌平君见到来者,似乎没有想到会在这田野间遇到他,有些诧异。

    “国尉来此何事?”

    “来年秦欲对赵用兵,故而前来察看一番今岁关中收成如何?”

    昌平君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本相来此也是为了此事。今岁秦国各地的收粮情况虽不尽人意,可从各地奏报来看,余粮支撑一场大战还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说着,昌平君看向了尉缭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
    “正要向先生讨教,若是欲攻赵,该如何?”

    “秦欲攻赵,一则出函谷,入三川,经邺地北上;一则出上党,入太行,经井陉南下。这一南一北两路各有优缺。

    前者运粮易,加上如今邺地已归秦,战线缩短,可直逼漳水,攻平阳,可久持,然而缺点是即便攻下平阳,也要面对战国在漳水修筑的长城。即使失去了外围所有的城池,但依靠长城,邯郸依旧可以调集充足的力量守卫王都。秦军面对的阻力会很大。

    后者则不需要面对那么多坚固的关防,再加上王翦将军已经攻下了阙与、橑阳,秦军可直出井陉,但是缺点依旧显著,粮道延长不止两倍,若南下邯郸,不攻下沿途的重镇,并留有足够的守军,李牧军一旦南下,则归途切断,大军有覆灭之危。”

    此时,远处有县吏带着附近的县民前来收粮,见这里的人衣冠不凡,且有甲士护卫,小心翼翼地绕着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这些粮食都要送往栎阳大仓,一旦各地收粮完成,樊於期的大军就要移防三川。”

    此时大河以南,韩魏齐三国都已经与秦盟好,东郡的压力已经减轻。对于秦军而言,已经完成了攻赵的外交战略。

    昌平君说着,看了一眼尉缭。

    “先生以为,我军该取何路?”

    尉缭没有说话,昌平君停下了脚步,看向了他。

    “先生为何不言?”

    “昌平君心中,可有取舍?”
    第(2/3)页